|
芭蕉葉:最大,包括體積、地位等可量化和不可量化的東西。也有大不了的意思。
例:有咩大不了,大不了芭蕉葉!/最巴閉係你,花名芭蕉。
來源:話說民初有個軍閥,他的隨從甚為牙擦,什麼事都要加意見。某次,軍閥赴宴,囑隨從不要多嘴,否則槍斃。席間,有人說起植物中何葉最大?甲說:菊花葉最大,乙說:芋頭葉最大,爭持不下,隨從耐不住說:槍斃就槍斃,至大芭蕉葉!
粵語片年代,演員馮敬文(專飾惡人)外號“芭蕉”,就是至大、至老資格的意思。
新絲蘿蔔皮:什麼身分。本是低下的身分,居然充撐成高貴的身分,是諷刺暴發戶或不知量力的人的一句話。
例:睇你乜嘢新絲蘿蔔皮,居然學人品法國紅酒?/真自不量力,自知新絲蘿蔔皮,無謂充闊喇!
來源:關鍵在於“蘿蔔皮”三字,不是常吃到的蘿蔔及它的皮,而是一種老羊皮,用來做皮草的老羊皮。這種羊皮的毛質長,色白是上等貨,因為它像切得細的蘿蔔絲,故此以形象為名。
這是名貴皮草,一旦穿在沒有品味、或行為語言不配套的人身上,馬上覺得錯配了。如是暴發戶穿上貴格調的新絲蘿蔔皮草,更覺核突了。
戥穿石:伴郎。
例:今次你又做戥穿石,幾時你才做新郎?/呢班戥穿石真醒目,新郎的朋友多精仔。
來源:戥穿石費解,原來是“戥豬石”。什麼是戥豬石?舊時農村販豬需運到墟場,假如用擔挑,一邊是肥豬,另一邊必須找一塊同等重量的的石塊平衡,就是“戥”。用獨輪車運,也需要平衡石。這石叫戥豬石。販賣完,不會運回那石的,一如伴郎,伴完行禮便收工。
粵人的“戥”字又有伴的意思,借此作喻,可是久而久之忘記了“豬”,音轉為“穿”了。
黃腳雞:用美人計設陷阱坑人,亦要脅勒索金錢財物。
例:而家重有歹徒捉黃腳雞,真可恨。
來源:舊時農村多養母雞,少生雞(雞公)。可是很多慶典都要用生雞的,怎樣去分辨好?農民於是用“引誘法”,在一群雞中撒米,生雞多不去搶米,而選母雞交配,此時,農夫可以一手擒拿。生雞的足深黃色,有別於母雞及閹雞,故農夫留意黃腳的下手,萬無一失。捉黃腳雞即按照捉雞經驗轉化成暗喻桃色陷阱了。
馬屎憑官勢:狗仗人勢、狐假虎威。
例:睇呢跟班,馬屎憑官勢,面口多難睇!
來源:原句是“腳踏馬屎憑官勢”,古時官乘馬,隨從跟後,踏著官員馬匹遺糞,卻依仗官威欺壓百姓。可能七字一句太長,縮短成五字,可是日漸失去本意了。
(來自香港電臺)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