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走趯:趯字粵音“笛”,跑的意思。走趯有跑腿的意思,走走趯趯就是負責傳訊、傳遞的瑣碎工作。
例:我唔係咩高級職員,祗係走走趯趯嘅信差嚟啫。/老世,我願意為你走趯,以報知遇之恩。
來源:廣府話的趯字可以更生動地描寫快走、跑。例如“趯路”,路字讀成“佬”,粵音普遍把尾音讀上聲的。趯原出於《詩經》:喓喓草蟲,趯趯阜螽。”趯趯就是躍。
鬼馬:鬼馬有神秘難測之意,有趣而難於估計,有所謂“鬼五馬六”,即詭秘之意。
例:佢哋真係鬼馬,又生鬼,又靈活,令人開心。/唔好鬼鬼馬馬!我一早知你靠唔住,因住嚟吖。
來源:鬼馬不是馬兒死了成鬼,是鬼脈一詞的音轉。鬼脈指隱秘難測的山脈。鬼義有難於估計的意思,引申成為描寫詭秘、荒誕。
水皮:次等、劣質,無本領,成績差。
例:真水皮,咁淺條數都唔識計!/呢隊球隊真水皮,十場賽事一場都未勝過。
來源:水是沒有皮的。“水”字是“苴”字的誤讀。“苴”字粵音狙,狙擊手的追音,接近水音。苴是糟粕、渣滓、賤物,古文中“苴服”是下等布料做的衣服,指粗衣。水從苴變化出來,故此“水嘢”、“水貨”和“水皮”之水,便有下、次等之意了。
郇:音筍、上佳、絕好、優質之意。
例:呢批貨係郇嘢,唔好走雞。/呢個正一係郇盤,千載難逢。
來源:唐代韋陟襲封郇國公,喜歡吃,窮奢於找美味食物,有“郇公廚”的美號。郇由此變成了美、好的形容詞。故此有“郇嘢”之說。但是,郇字比較僻,一般文化水平不識這字,於是寫了別字“筍”取其同音。郇國公之郇便被遺忘了。
丼:跌在水中產生的聲音,俗用“dam一聲”。
例:嘩,佢真係靚到丼一聲!
來源:北宋丁度撰《集韻》說“丼”字是“投物井中聲”,讀音“都感切”上聲,感韻。(來自香港電臺)
注:"丼"亦可寫作“沊”。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